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4-22 14:49 来源: 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

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推进中国古菌学研究。 

会议设置4场专题报告、20余场大会报告及学术海报展示,内容涵盖古菌分离培养技术、遗传操作系统、物种演化机制及元素循环功能等核心议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系统解析了甲烷古菌的多条电产甲烷途径及其生态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雁分享了核酸代谢新酶的突破性发现;武汉大学陈向东团队揭示了极端嗜盐古菌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通过海报展示了古菌在红树林碳循环、深海环境适应及真核生物起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设置两场海报展示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

中国微生物学会 供稿

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办


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推进中国古菌学研究。 

会议设置4场专题报告、20余场大会报告及学术海报展示,内容涵盖古菌分离培养技术、遗传操作系统、物种演化机制及元素循环功能等核心议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系统解析了甲烷古菌的多条电产甲烷途径及其生态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雁分享了核酸代谢新酶的突破性发现;武汉大学陈向东团队揭示了极端嗜盐古菌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通过海报展示了古菌在红树林碳循环、深海环境适应及真核生物起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设置两场海报展示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

中国微生物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办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22 14:49

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推进中国古菌学研究。 

会议设置4场专题报告、20余场大会报告及学术海报展示,内容涵盖古菌分离培养技术、遗传操作系统、物种演化机制及元素循环功能等核心议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系统解析了甲烷古菌的多条电产甲烷途径及其生态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雁分享了核酸代谢新酶的突破性发现;武汉大学陈向东团队揭示了极端嗜盐古菌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通过海报展示了古菌在红树林碳循环、深海环境适应及真核生物起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设置两场海报展示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

中国微生物学会 供稿

Baidu
map